原标题:春天熬粥加薏仁,调理脾胃治湿气
食疗知道点
1山药薏仁粥
主料:小米、薏仁
辅料:莲子、大枣、山药
做法:将山药、薏仁、莲子、大枣、小米共同煮,煮熟后加少许冰糖。熬粥之前小米、莲子、薏仁、莲子需提前浸泡2小时。
功效:益胃补肺、清热祛湿。
2 白菜薏米粥
材料:白菜、薏仁。
做法:先将薏仁煮成稀粥,再加入切好洗净的白菜煮沸两到三次,待白菜熟起锅,切记不可久煮。
功效:健脾除湿、清热利尿。
体内摄入过量食物不易排出,易引起湿邪。 全景网供图
■出场专家:云南省中医院老干科副主任医师 谢健
现在播报:天气晴朗,最高气温25度……。虽是春天,春城已经迫不及待想往夏天挤了。都说一到换季饮食生活也随着改变,吃得多消化不良、胃脘胀痛厌食、乏力、头痛,还特容易困。专家说这种看得见的反应,是因春天邪气来了,必须要“除邪”才能好转。
湿气过重与饮食有关
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是中医养生原则,顺应季节规律,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表将更好的保健养生。表面上湿邪是夏季管的事,但由于春季气温冷热交替频繁,邪气攻心的人也很多,专家称,湿邪乃是湿气过重导致,中医分为外在的与内生的。“外感湿邪由局部的环境改变,还有淋浴受凉;内生湿邪与饮食有关,很多人喜食肥甘厚腻口味较重的食物,也有人喜好生冷饮食,且烟酒不分家。脾是后天之本,体现于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、厌食、头痛、口淡等,这些症状都与春困有一定的关系,而且都是湿邪所致。”谢主任说。
专家诊断
体内摄入过量食物不易排出,引起湿邪
湿气为六淫邪气: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,其中,湿邪最难治。人体分为寒体、热体。“自查体湿,除了消化不良、困乏、头重、酸疼等,还可以照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,舌苔厚腻,偏黄有可能湿气过重了。体内阴盛阳虚,从而湿邪内郁。”谢主任称。“湿邪和个人体质也有关,如油性皮肤、头发易出油等,都表现为湿气重,湿气过重容易引起湿疹、皮肤瘙痒等症状;胃部消化不良者也会引起湿邪,严重者导致胃炎。”
中医讲究望、闻、问、切,见人开方,通过望面色、舌苔辨证论治,在不清楚自己是否中湿邪时,首先得到医院诊疗,不可乱自服药。如果长期大鱼大肉进食,吃太多易损伤脾胃,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水湿自然排出体外,否则,湿气越来越重。不难理解,过量摄入食物没法被人体吸收时,留在体内,湿邪也就发生了。
专家建议:
熬粥加薏仁,调理脾胃治湿气
很多人抱怨气温升高,人体感觉头重脚轻,好像待在蒸笼似的难受。“脾虚湿盛时,水分无法及时排除体外,容易形成身体水肿。”谢主任称。要除湿,就需要内外调理,“中药铺子除湿的中成药很多,如藿香正气丸、木香顺气丸、还有保护胃脾的保和丸和健脾丸等。” 食疗中,有一味既是中药又是杂粮的除湿良药——薏仁;薏米性凉,味甘淡,入脾、胃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淀粉、维生素B1、薏苡素等。谢主任介绍“薏仁的吃法很多,红豆熬粥对体内湿气重的效果最好,此外,还有薏仁百合、薏仁扁豆粥调理脾胃,即能生津解渴,又能补养身体。薏仁功效颇多,增强免疫力,更是天然的养颜去皱美容佳品。”
■专家提醒:
勿食燥火食物,荤素搭配做到营养均衡
对于体质比较虚弱人群,谢主任提醒,“平时应注意避免受风寒,做好保暖;春季,饮食上避免吃生冷食物,不易饮酒过量,食燥火食物、辣椒容易发生湿热,所以,饮食还是多以清淡为主。清淡不等于素食,而是要荤素搭配做到营养均衡。”